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Stonepeople :石人晶礦

《石人部落格:雷擊水晶》

已更新:2020年7月4日



《石人部落格:巴西高原雷擊水晶》

— Lightning-strike Quartz from Brazil


晶礦照片/ 產地資訊:

Serra de Espinhaco Mountains

Diamantina/ Brazil



水晶其實就和人們ㄧ樣。有時候越是特別的水晶,

總也有著超乎尋常的經歷;由於這些經歷並未將它們擊碎,使得它們最終能成為獨特、截然不同的特殊水晶:雷擊水晶就是其中的一種。


雷擊水晶(Lightning Strike quartz )是較稀有的特殊水晶品種之一;主要必須仰賴特殊的生成環境與機緣才能形成。到目前為止,雷擊水晶只出現在巴西的高原地區,主要都在Serra de EspinhacoMountains一帶,這個地區的雷雨型氣候很特別,是氣候學者長駐研究的地方。


也是因爲這樣,雷擊水晶也是晶礦物世界中,「極少數」在被市場發現和廣為認識以前,就已經擁有許多學術性相關研究的水晶:這是因為它們最早是在對巴西高原地區特殊的「地區型雷雨氣候研究」中,被學者們用來當作雷雨相關研究材料的緣故。

這個地區的閃電具有一些特別顯著的特徵:高原上的閃電頻率,相較於類似的其它地理區域不但來的更加頻繁,且閃電速度非常之迅速,瞬間速度可高達160,000 m / s(524,934 ft / s),等離子體溫度也能在納秒內能達到30,000°C。


頻繁發生的閃電,有時擊中該地區的岩石或水晶(二氧化矽),產生巨大電荷和電壓的衝擊,岩石或晶體瞬間經歷到高溫高壓、而後又急速冷卻,就這樣它們做為閃電仍在地面時,穿過岩石或石英晶體傳播所留下的結果,在受到影響的岩石表面和石英晶體上,產生了具有曲折特徵的雷擊紋路。


有些石英晶體會完全被閃電擊碎,極少數則會留下完整或局部的雷擊痕跡,當地人經常在閃電打雷過後,到山區去撿拾這些被稱為「閃電石」的石英晶體。

經過如此衝擊仍能安然存在著的巨大力量,雷擊水晶在靈性層面被視為是帶有強大、獨特能量的特殊水晶。






第ㄧ張照片中的雷擊水晶不但具有非常清晰、完整的雷擊特徵,同時它的晶體表面還並存著非常細緻的蝕刻表面痕跡。隨後的照片是另外兩件雷擊水晶(皆已蒙收藏);最後ㄧ張照片則為取自網路資料,是受到閃電衝擊之後帶有完整、明顯雷擊紋路特徵的岩石表面。






在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學院高壓實驗室,以及德國伊爾默瑙大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能夠透過收集的材料驗證出岩石/石英上獨特的淺鋸齒形雷電軌跡,是受到閃電影響而形成的特徵。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實驗認為若要將閃電對石英晶體的影響,透過人造方式複製再現出來,是非常具高難度和挑戰性的:在嘗試過各種方法之後,得出的結論是這種雷擊特徵模式,無法由任何機械過程複製產生。


雷擊水晶的存在,其實需要結合地質環境、氣候形態和機遇等等各種難以被具體控制的因素,這也意味著,能恰好被閃電擊中而依然完好的水晶數量是稀少的。這也使雷擊水晶成為一些晶礦收藏家、或靈性療癒工作者喜愛的特殊品種水晶之一。


【靈性層面參考資訊】


雷擊水晶對應全部脈輪;有助於迅速清理負面和不協調能量的能量場,將意識和振動頻率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它們擅長以非常精確且聚焦的方式引導能量,協助能量的移動和轉移、從而產生更快速、廣大的能量迴響。

雷擊水晶協助向更高維度的能量敞開:使人們可以輕鬆,更快速地認清、釋放掉在身體和細胞層次的負面情感模式,促進並創造人生中的積極變化。

Lighting Strike Quartz 擅長消除負面模式:

以健康的習慣,取代不健康或不合適的舊習慣。在精神層面,也能通過和較高思想和集體意識的聯繫,增加對他人思想的理解、強化同理心。



1,12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稀少特殊收藏品種:1995年產/俄羅斯著名礦區生長干涉水晶(方解石干涉):Growth interference quartz (GIQ)from Bor Quarry,Dal’negorsk,R

這種干涉水晶非常特別,具有令人驚艷的特殊結構,晶體內部散落著特殊的生長干涉線條,有些地方則以片狀層層疊疊、或錯位型態呈現,是產量很少、型態特殊的著名收藏品種水晶。 這一類型由於生長過程中,特殊機緣造就而成的特殊水晶,即使在相同的產地,也很難有有持續地產出,因此這個品種也是可...

《石人部落格:玉石切磨心得分享》

上週剛剛結束四天的【玉石切磨課程】,每天從早到晚大概有七個小時都在切石頭或拋、磨;特別第一天因為對機器類的東西不熟悉,再加上加上自己手拙、不知不覺中竟將指甲也削掉半層都沒發現⋯😂😱🥶 不過隨著理解和熟練度的增加,每天手受到的傷也越來越少😅因為這樣其實也深深感受到細微...

Comentario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