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交叉跳躍-行動與共振 Cross jump \ / Movement ∞ Vibration

交叉跳躍-行動與共振 Cross jump \ / Movement ∞ Vibration

評論的展演: STILL: Listening in Stillness

#沉默咖啡館: 給我一杯水好嗎?

#內心小劇場:說話的動詞

4/29、4/30周末兩天在荒原藝術舉辦的"沉默咖啡館:給我一杯水好嗎?"以及"內心小劇場:說話的動詞"兩場活動,是一個創作團隊與觀眾共同創造出特殊情境的展演活動。在”沉默咖啡館”的活動中,日常所熟悉並仰賴的語言消失, 所有身處在咖啡館內的人們,(被迫)透過非語言的肢體方式相互交流、觀賞一場無對話的現場演出;展演期間舞者也透過肢體動作去引導所有觀眾一起進行與陌生人沈默互動的兩個小遊戲-藉此跳脫語言表達的邏輯與侷限,重新感受一個個體的存在狀態;也可能透過僵硬、尷尬與彼此感到困窘的空白時刻,來體會到頭腦思維及語言所養成的習慣之下,受到規訓束縛因而顯得能動匱乏的身體。

4/30日”內心小劇場: 說話的動詞”,則是透過與觀眾的日常談話交流,來共同創造出一個簡短的舞蹈作品. 做為製作人的電影導演呂威聯 (此時扮演為編舞者) ,從觀眾所分享的各種個人經驗、物件、意象、行為與詞語中, 挑取一些基本元素,透過拆解、聯想、討論,來延伸一個獨立元素發展成舞蹈動作以及抽象化的可能性;舞者(廖筱婷) 透過身體對不斷行進開展的各種構想, 進行即時的演練、嚐試與詮釋; 音樂製作 ( 巴奇先生 ) 則在舞蹈創作的開展過程中,同步即興探索對於聲音意象的觀察、揣摩與塑造;最後整體匯聚成一件帶有著劇場氛圍、於咖啡店現場與觀眾共同創造,並即時演出的一部舞蹈短作。

事實上,當身體從這裡移動到那裡,就產生了一種時間、測量了一個空間、創造了一個動作、形成了一種翻譯、透露出一段距離、構成一種行為、描繪並傳遞了一種感覺狀態;而聲音從寂靜中出現,帶著它們各自的音波頻率與速度、彼此映照的性格與腔調(tone),跟隨著動作而欲尋求的氛圍,從中試著長出自身可供連繫的空間,也敲碎了原初三度空間的平面-假若每一個維度在相對立體的維度之前都稍顯扁平。

當每個人依照所接受到的訊息頻率進行創造的時候,許許多多的不同振動形成新的頻率。它是整體存在氛圍的ㄧ種共振。它不在任何人那裡,而在當下的聚集與體驗裡。它是一個真正憑空創造的現場,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為它提供具體的證明-只留下不可言說的感受;各種行動(action) 在不同個體的存在之中帶來振盪。這種震盪將事物串接在一起,一種抽象概念上的串接;如同當我們將每個既具體而又抽象的詞語隨機組合時,將連繫起而又同時劃開其各自時空與形式上所指向的意義-我們的所有感覺被包覆在自身的未定義 ( 涵蓋著所有可能性) 之中,用各自的形式註記在感官的某處。

藝術始終來自於生活。而藝術可以如何來自於生活?當日常動作被轉化為抽象形式時: 便重新解放了其所指稱的範疇與被想像的場域;諸如清晨刷牙的習慣 (動作)、外出為遮蔽而戴的口罩 (物件)、某個人此刻的心靈狀態 (Mood)、或者具視覺形象的姓名拼音字母:比如PAUL (一個詞語); 我們將可以看到所有事物,在創作編導之中都具有延伸發展的可能性: 不論是做為敘事的線索、舞者身體的路徑;開放、拓展;或者縮小、侷限. 動作與動作之間引發的連結、聲音的各種試探;想像當舞者試著用其右肩、上臂關節與手臂局部的肌肉 (同時是一種視覺)的動作,來詮釋書寫出PUAL的第一個英文字母P時, 字母"P"溜出了語言系統,成為一個”抽象的動作”, 連繫起身體的感覺與其它更為寬闊的感受;它開放了動作者透過身體來書寫的一種即時經驗、也開放了觀看者感覺的投射,因而能從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內在產生振動的共鳴;即便這種共振沒有任何可視的證據,或可供明確表達的語言。共振是一種感覺狀態,就像是意識穿透流經了我們彼此之間然後離去;這關乎到一種此刻與現場(present and on site),是一個不可再現的感覺經驗,共振使展演的”現場”與其原初狀態產生差異。

再舉出創作期間, 透過觀眾所挑選出日常的刷牙動作為例: 編舞者將刷牙拆解成幾個可引發普遍認知的習慣動作;比如一個手部上下來回的洗刷動作,類似的動作同時也可以連結到生活中其他各種事物:比如心電圖、比如某種頻率、比如書寫的形式、甚或是一種節奏- 觀眾將在事物中發現許多可供串連的共通性,透過這些共通性將一個簡單的元素進行延伸或者轉化;不論是增強它的節奏、或者是模糊它的意念。各種嚐試帶來不同的啟發,一件事物觸發另一件事物。觀眾與創作團隊在不同的動作之中,尋找可供連繫的微小接點,接著產生各種具體的可能性與表達的組合。

然而,當各種事物( 比如每個單一的動作) 串聯起來成為一個統合的表現時,它顯現出的並不是”那些動作的組合體";不是一個叫做Paul的人在早上刷牙的意義組合,而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與Paul 和刷牙都不再緊密關連的全新事物-它傳遞出超越原本的意義與意義組合的所有可能範疇,產生一個無邊際的抽象感受,並重新接受再次被閱讀與轉譯的廣大可能性。這是一個從生活中觸發經驗感受的過程,也是一個持續創造的過程。只要藝術的本質與心靈的自由持續相關,它就不會提供出所謂的標準形式與標準答案;它提供的是一種開放自身感受事物的能力,也是關於人類內在感覺經驗的表達能力。

我們或許也可以說這是一場跨域結合、並加入了觀眾参與的精彩展演;融合了電影、 舞蹈、音樂、劇場性以及即興創作的現場活動-但這些名詞已無法觸動我們渴望被釋放開展的想像,並侷限了我們對於舞蹈、影像、音樂與其它抽象藝術的具體認知及其它可能性。如同語言除了其形象指稱的意義範疇之外,還存在著聲音的頻率;舞蹈的動作也創造著空間的波動和書寫的節奏;某些事物透過舞蹈來訴說出超越舞蹈以外的事情、某些事物透過關注著事物的眼睛而穿透了詞語、某些聲音建造出無數個空間,它們同時存在於每個當下,是一種相同頻率上的振動。

若舞蹈可存在於話語的邊界、話語可存在於音樂的邊界、而世界不必然存在於影像的邊界時,一個現場的創作與展演活動,與其前置作業一連串細緻的編導、鋪陳與誘發,都可被視為一種被觸發與可傳遞的振動頻率-一種暫時稱做交叉彈跳的共振狀態。

頻率的共振概念可流動在不同的抽象藝術形式之間,在各種精細區隔分類之前、人類經驗感受的匯聚點上。如果我們試著想要說明這種感覺,我們需要用一種新的、或者不能算是新的語言來揣摩它;而非一個既定的標籤、或者ㄧ些類別;儘管我們所擁有來表達的是陳舊而古老的方法與工具,但這些東西未曾老去,而會融合變異。變異帶來重新感受生活與世界的能力。整個展演活動創造的是一種情感經驗的流動,它創造一種”情境”。情境或許也可以想像為一個人內在隱形的劇場,由觀眾為它自己的演出決定了將如何打光、與如何感受。

這或許不是跨越了這個形式與那個類別,或者一加一大於二的邏輯,而是經驗在被知識洗滌之前的事物和經驗自身;是首先認識到世界的穿透性方法;是振動的能量透過各種可被辨認的藝術形式顯示出它的種種可能;是身體質問語言而創造出來的聲響和語言-假定語言並非我們所習慣想像的詞彙,而是一種可以透過身體相互傳遞感知、具穿透性的抽象流動狀態。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