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NTI - PEDESTAL | 反展櫃

文/ 吉田 敦 

最近看學生們辦的展覽後感覺有點像 [展櫃的展覽],學生們太輕易用展櫃,大小、顏色、材質絕大部分都不在意,大概好就OK,這樣隨便用展櫃,也可以說太依賴展櫃。可是展櫃原本有展櫃的體積、面積、重量都佔了很大的空間。展櫃大部分比作品還大,存在感過多,有時候比作品漂亮、美麗,甚至比作品做得紮實牢固。學生們的作品被展櫃打敗了,而且他們以為展出空間只在展櫃上。為甚麼不用從地板到天花板的大空間呢? 作者並不是給大家看展櫃,想要呈現自己的創作理念而原本展櫃是沒有創作理念裡的。作品放置展覽空間是藝術家呈現自己想法的好機會。為甚麼需要有展櫃?需要高度嗎?需要穩定?需要舞台嗎?如果是這樣,就要自己管理解決一下吧。不要繼續[放展櫃上就好了]這樣無責任的傳統模式。自己釐清需要展櫃的理由後,自己想出來更有趣的展示構想辦法才對了。


我覺得可以參考我們生活裡頭所看到東西被放置的狀態。例如在外面被直接放地上的石頭、放置在石頭上的昆蟲屍體、掉在瓷磚上的菸蒂、放置木板上的水果、被掛在牆壁上的時鐘、靠著牆壁的角材、吊著的電線、地上被排列的水泥塊、水上面漂著的枯葉等等…。這些都沒有在展櫃上,但都很美,它們的狀況是各種各樣很復雜的。感覺上它們的狀態是非常偶然的,可是其實非常必然的。都有理由為甚麼它在那裡。所以每個東西都有故事,到底從哪裡來到這裡。那麼藝術家的作品也有故事。每件作品不可以隨便放在白色的展櫃上並被它綑綁。為了展覽強制拉出來到白色的舞台打展燈。作品展出的狀態應該是那作品存在的狀態。那作品這世界上最適合存在的場所。所以把作品返回到自己的原點吧。所以把作品從傳統的展櫃解放一下會不會自由自在地呈現自己的創作理念,或是幫忙作者的想法呈現?從視覺上看到的展櫃就變成想像力的障礙物。因為原本不存在的東西為了給大家舒服點看的附屬用具。那障礙物要拿掉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時候,作品借給別人展出,這種時候作品被別人隨便放到白色展台上。這樣的狀況藝術家也應該要管理干涉一下作品的放置環境才對。所以展櫃不管是甚麼顏色,甚麼構成,甚麼大小,材質,有多少體積,有多重,也不要用才對了。需要的是那作品最適合的環境=狀況。作者該做出來只自己會做的作品環境=狀況後,才可以放進去作品。我們先訓練一下看東西的狀態。要閱讀那東西的故事。可能會更加了解自己作品怎麼放。而且會改變一開始做作品,同時會想得到作品展出的方式。答案是在我們的生活裡頭。作品展場也是很重要的要素。不一定每次都一樣的地點。所以每次出現不同的狀況。先了解分析場地的狀況後準備做作品設置環境。一定不需要展台。


這次 [Anti-Pedestal展] 是很好的訓練實驗的機會。感謝荒原藝術的幫忙協助。我希望透過這次機會學生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物體的存在。就像我們人類渺小的存在一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