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卡丘皮箱 | 一加侖no.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加侖」為董欣宜、林家禾、林恩崙三人組成藝術團隊,各取名字的其中一個字,於2015年我們的第一檔新浜碼頭的聯展「兩天一夜」後成立。
因為展覽真的只有兩天一夜,所以比起展覽,我們更像是到了高雄玩了一圈回來。對於這種邊旅行、邊創作的生活態度,我們覺得蠻好的!因此我們的團體就在那個當下成立,並訂下每年一檔聯展為目標。
這檔展覽,我們一樣以旅行的態度出發,並將展名命名為「一卡丘皮箱」。是不是讓你聯想到了皮卡丘?但其實跟皮卡丘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卡丘皮箱」如其名的就是一個很厲害的行李箱。旅行缺少不了的就是行李箱,每次旅行結束,我們必須以有限的空間條件,想辦法塞進滿滿的紀念品,因此我們制訂了一個規則,每個人選定一個行李箱,這個行李箱必須要涵蓋從籌備展覽、布展、展示、即撤展打包的所有功能,將整個展覽過程視為一趟旅程。並且於開幕當天,將有一個開箱儀式,將整個概念完整呈現。

對於旅行的看法,我試著回溯自身台灣旅行經驗。 原本應引以為傲的人文古蹟,卻總是有新鮮的油漆氣息,做工半調子的新舊合併牆面,明確的告示我所面對的建築已是不知名容貌;而自然景觀也總是得隔著各種圍欄護欄,映入我眼簾的也都是各 種自然受控的狀態。我索性不踏出去了,水槽裝滿水,堵水塞子牽引著一座浮島,當我微觀的進入小島的視野,彷彿身歷其境,但時不時餘光的塊塊磁磚總是將我再拉回現實,但又想遨遊在自己創造的彷彿自由國度,於是我卡在其中了。可以拖拉的高山湖泊造景,是這趟旅程的陪伴者,行走時鐵片的聲響,塑造了一路不舒適的情緒。

對於手機普及的現況,為了使人們更為方便,各個旅遊景點及生活周遭開始出現了免費的手機充電站。 在這次計畫裡,我將行李箱視為一個儲存電源的載體,透過收集免費的電源,轉化為一縷微風與觀者分享。 收集能源的過程中,我將各個提供免費充電的的點視為一個贊助單位,在電源收集結束後,頒發感謝狀以資他們熱情的贊助。 [由於採集的電源僅能提供風扇一天的電力,故電力耗盡後,電源將由荒原藝術贊助提供。]

以前我有一個老師跟全班說她出國散心,結果旅行時的心情還是很差,"心情不好去哪裡都不好,她說。 旅行的定義對我來說是困難的,像是旅行的起始點有點像是對於個人定位的思考,才有辦法決定如何移動會被稱做旅行? 又或許並不只是一個線性的移動。當面對一只行李箱時,我選擇了一台以南島風情為主題的柏青哥機台與之結合,以一種虛與實的構成,讓鋼珠的流動取代行李箱的移動。

對於旅行的看法,我試著回溯自身台灣旅行經驗。 原本應引以為傲的人文古蹟,卻總是有新鮮的油漆氣息,做工半調子的新舊合併牆面,明確的告示我所面對的建築已是不知名容貌;而自然景觀也總是得隔著各種圍欄護欄,映入我眼簾的也都是各種自然受控的狀態。我索性不踏出去了,水槽裝滿水,堵水塞子牽引著一座浮島,當我微觀的進入小島的視野,彷彿身歷其境,但時不時餘光的塊塊磁磚總是將我再拉回現實,但又想遨遊在自己創造的彷彿自由國度,於是我卡在其中了。可以拖拉的高山湖泊造景,是這趟旅程的陪伴者,行走時鐵片的聲響,塑造了一路不舒適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