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之眼: 餐桌上的家庭快照
- 吳芊逸
- 2017年3月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夏娃之眼:餐桌上的家庭快照
展覽:
<被隱藏的金銀島:宋周妍個展>
餐桌上的剩餘-在美術史脈絡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讓真實事物在藝術的場域中漸漸腐臭,或是為它攝下”此曾在”的景象,以各種極盡可能的方式,去追求某種恆久的性質,總是創作者與觀看者不斷在內心中進行思辯的事。然而,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無形中也自然揭露出我們自身;若我們依然執著在其形式與表達還可以如何與如何? 那麼很顯然的,我們必定不曾成為那餐桌中的"母親"-我們必然不是那最後必須回去面對所有殘羹剩餘的人們。我在這裡所指的”母親” 並不是一種性別,也不是一種角色的區分;或許它僅僅、又或者不只是,覆蓋住餐桌物的那些反覆思量與經驗的狀態。某些東西透過我們表面所理解的母親形象顯現出來,某些東西則被母親覆蓋。
展覽開幕之日,藝術家在展間安置了向咖啡店借來的一組餐桌椅;不介意親朋好友和觀眾們聚在一起興高采烈的飲食閒談,一起度過一桶冰塊溶化的時間、偶爾將甜點碎屑悄悄的掉落在地面上;這似乎是一個很適合 <被隱藏的金銀島> 的開幕方式。
化約成雕塑的日常生活片段、與家人共食的餐桌記憶,高低錯落從地面形塑出島嶼意象,細瘦的金屬支架、燈光下的暗影、徒具形體的食物外觀暗示人們的想像;鮮豔的色彩使我們遺忘嗅覺-沒有氣味。沒有氣味或許是一種想像與物質昇華的保存方式,使掉落在餐桌底層的瑣碎,成為生活的精神哲學;極少數的餐桌雕塑固定在牆面上,強而有力的(迫)使人瞻仰-被它所吸引,並且得以專注凝視餐桌上所有微小細節-慾望的張口、聆聽的耳朵、失去氣味矛盾的鼻子、一只眼睛、違背地心引力而永不流淌的湯湯水水、基於一切事物關係與外形而形成於表面的各種皺褶……關乎日常的雕塑,在某個層面似乎便隱隱夾帶著影像的宿命。

韓國藝術家宋周妍透過自己的創作,似乎持續不斷的在重新建造其成長中的精神家園-家庭。長年離開家鄉南韓,在異地生活所牽引出的濃厚鄉愁、居住於各地的生活經驗、以及多元文化所組成的家庭結構,或許使她得以從多方面去思考一個家庭的意義;同時這種對於”家”的認同渴望,也自然引導了其創作的核心思維。
從古至今,家庭肖像總不免投影出人類的欲望、以及理想的時代典範。從小在基督教環境中成長的宋周妍,耳濡目染許多聖經故事;從伊甸園被逐出的亞當和夏娃讓她感到某種恐怖,因為絕大多數的聖經故事中,上帝總是保護著人類-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則不。事實上,全知全能的上帝,或許大可以直接收回亞當和夏娃的生命,做為犯罪的懲罰。然而上帝卻允許了亞當和夏娃,組成一個家庭過日子,並賦予他們生育的能力。在周妍所分享的這則故事裡面,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最小單位,這種互相依靠的共生共存型態,似乎也正直指著人類的命運與生存的本質。在這樣的故事裡面,生命與家庭的共存型態,或許可以說是上帝對於人類隱而未顯的祝福,而與此同時,家庭同時似乎又可被視為一種無法自主選擇、不斷牽絆著生命的原罪的存在。
與其說宋周妍的作品,是圍繞著自身家庭生活而展開,或許更是一個具有亞洲女性身分的創作者,以身為妻子與母親的眼睛,靜靜凝視並同時思索其自身所隸屬/擁有的家庭空間﹑形態與處境-廚房與餐桌。她選擇關注的創作題材,並不僅限於個人情感或日常發現,而是透過其自身處境,來提取同時代的人們所忽略、或隱隱懷抱的苦惱與情感。
餐桌可以說是家庭中一個極為特殊的空間。家庭裡大部分的空間,都帶有私密性的特質-是屬於個人的空間;餐桌則是家人之間會彼此分享的共存領域。即使人類最原始的家庭樣貌,家人們仍會聚集在特定空間裡分享食物。攝取食物既是一種生存需求和本能,對於生存來說,攝取食物便可被視為一個神聖崇高的儀式,而也同時可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為,準備一碗飯的背後,必然有著許多隱而不顯的犧牲和苦惱。
日復一日、耗費著時間心力,用心準備著的平凡菜餚,使得在家中餐桌上共享食物的這件事,並非僅僅只是為了活著;而是各種愛與心意,以具體形式所顯露的地方;是家人之間溝通生活大小事情、理解彼此歡樂、憂愁苦惱的地方、是每個人的性格差異與偏好的爭執之處、也是愛與權力之間,彼此相互抗衡的孿生兄弟。餐桌-做為愛與戰爭中一種類似後勤補給的戰略位置,成為另類的日常家庭快照 (snapshot),在這樣的家庭肖像中,母親或許更接近一個概括承受的符號 ( ),包容/披覆著夾雜其間的各種注解,唯獨欠缺自身具體的面貌。
即便今日家庭的型態和組成的結構,已然出現多元化及更具想像力的各種轉變,然而就絕大多數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而言,家庭的組成與分工特質,相較於原初的人類社會,事實上並非截然不同;許多習慣根深蒂固遺傳到今日:一如家庭中的餐桌與廚房,依然是母親所配戴著的寶石與鎖鍊。
藝術家宋周妍透過餐桌作為一種另類的家庭肖像,以此來提論生命和生存的本質;她以一種組合繪畫(combined-painting) 的方式,融合繪畫與雕塑的造型語彙,形塑自身家庭的象徵;不僅是重現自身多文化家庭中的日常飲食記憶,也是試圖讓觀眾能夠重新思考家庭、以及今日餐點的意義。
出處: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7040801/view
現自身多文化家庭中的日常飲食記憶,也試圖讓觀眾能夠重新思考家庭以及今日餐點的意義。
或許基於”亞洲女性”的理想典範約束,也或許基於女性與生俱來的關於愛的能力,對宋周妍來說,心中的金銀島不在遠處而就在她的身邊-
餐桌時光,即是那平凡而深刻的寶藏。